1.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

物种名:伤寒杆菌

拉丁学名:Salmonella typhi

分类学地位:细菌界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来源广泛,污染水源机会多,通过水传播,是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伤寒杆菌感染人可导致人患伤寒疾病,感染后主要症状为高烧,可达39-40℃,并伴有腹痛、腹泻、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症状,常称“伤寒热”,严重可导致肠道出血或穿孔。

1.1生物学特性

1.1.1培养特征

伤寒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S型菌落;在HE(Hektoen Enteric)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绿或蓝色菌落,有黑心[1](图1)。

图片1

图 1伤寒杆菌在HE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2]

1.1.2形态学特征

伤寒杆菌的大小为(0.6-1.0 μm)×(2-3 μm),呈短粗杆状,体周满布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染色阴性,是兼性厌氧菌[1]

图 2伤寒杆菌显微照片

a-扫描电镜下照片(15000x)[2]、b-革兰氏染色照片[2]

1.1.3生化特征

伤寒杆菌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不分解乳糖、蔗糖及鼠李糖,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甲基红试验阳性,谷氨酸脱酶阴性,VP试验阴性,大多产生硫化氢[1, 3]。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经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饮用水消毒时用0.2-0.4 mg/L Cl可使伤寒杆菌迅速致死。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 分布与传播

人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再次患病者极少。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发病高峰在北方地区常较南方迟1-2个月才出现;主要感染儿童和青壮年居多[4]。本病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是伤寒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5]。伤寒患者的排泄物可经雨水冲刷直接流入河、湖、塘、水井等,从而污染水源,这些被污染的湖、塘河、井水,又未经消毒处理,就被人们用来清洗食物或引用,这就造成伤寒病菌的进一步传播、扩散甚至流行。

1.2.2 致病性

伤寒杆菌可导致人患伤寒,这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潜伏期为7天左右,病程约1个月;高热、缓脉、重伤寒状态、玫瑰疹及肝脾肿大是伤寒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伤寒病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肠出血、肠穿孔及胆囊炎[4]

伤寒杆菌作为肠道正常寄生菌,存在于肠道中,除此以外,胆道系统(图3)也是其寄生的主要场所,伤寒杆菌最适宜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甚至可长期或终生寄生,成为慢性带菌者和传染源。

2219

图 3伤寒杆菌感染胆囊病理组织图片[2]

伤寒杆菌有O、H和Vi三种抗原[1]。O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IgM 抗体,其主要成分为脂多糖,性质稳定;能耐100℃达数小时,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坏。H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G抗体,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60℃经15分钟或乙醇处理被破坏。Vi抗原与毒力有关,存在于细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不稳定,经60℃加热、石碳酸处理或人工传代培养易破坏或丢失。

伤寒杆菌可产生较强的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可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缓脉,面色呈无欲状态,白细胞减少等特殊全身中毒症状;还可引起器官的中毒性损害,如中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中毒性精神病,中毒性肾炎,中毒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除此之外,伤寒沙门氏菌还能产生一种叫做侵袭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让非吞噬细胞吸收细菌,并让细菌在细胞内存活。伤寒沙门氏菌对先天性免疫反应系统具有抵抗力,是人类的强致病菌[6]

1.3检测方法

  1. 传统方法:通常检测伤寒杆菌可先进行增菌培养,首先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再挑选可疑菌落,进一步作生化反应,即伤寒杆菌不分解乳糖、蔗糖及鼠李糖,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赖氨酸脱羧酶阳性,谷氨酸脱酶阴性,甲基红试验阳性。(2)血清学反应(肥达试验):伤寒杆菌的O抗原和H抗原与稀释的待测血清反应,根据凝集效价判断血清中有无伤寒杆菌的抗体[1]。(3)免疫学方法: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1]。(4) 伤寒杆菌抗原胶体金层析法:胶体金标记层析法的建立,经过筛选配对的细胞株、免疫小鼠,制备抗-伤寒杆菌抗原腹水,用辛酸一硫酸铵法纯化腹;制备胶体金及标记蛋白[7]

23267

图 4荧光抗体法检测伤寒杆菌

1.4典型案例

1986年,湖北省仙桃市曾发生一起特大的伤寒病暴发流行事件,发病人数3064例,死亡26例,发病率2.79%。其原因是作为该市的饮用水水源的仙下河,接纳了该市6万人产生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8]

1.5防治对策

预防重点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感染动物的肉类、蛋等制品要彻底烹饪。目前预防伤寒杆菌的疫苗是伤寒 Vi荚膜多糖疫苗,该疫苗安全,稳定、较少不良反应,有效免疫期至少为3年[3]。治疗可采用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素、复方新诺明等[4]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主编. 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 生物分册[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12.

[2] https://phil.cdc.gov/QuickSearch.aspx?key=true.

[3] 武延隽主编;王爱兰,牛香兰,张旭东,张雄鹰,孟莉,武延隽编者. 感染免疫与优生优育[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08.

[4] 金旭.谨防伤寒病从口入[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2,(08):18-19.

[5] Buckle G C, Walker C L F, Black R E.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Systematic review to estimate glob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r 2010[J]. Journal of global health, 2012, 2(1):10401.

[6] Monack D M, Mueller A, Falkow S. Persistent bacterial infections: the interface of the pathogen and the host immune system[J].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04, 2(9): 747-765.

[7] 黄剑芳.浅谈伤寒杆菌不同检查方法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1,30(12):112..

[8] 王有志主编. 环境微生物技术[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