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氏阿菲波菌(Afipia broomeae

物种名:布氏阿菲波菌

拉丁学名:Afipia broomeae

分类学地位:细菌界;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柄杆菌目;慢生根瘤菌科;阿菲波菌属

布式阿菲波菌(Afipia broomeae)是一种好氧、无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阿菲波菌属[1-2]。细菌分类为GNCB。这种细菌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和水生环境,同时也是医院环境中引起严重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1.1生物学特性

1.1.1培养特征

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可以在15℃到44℃的温度下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30℃至37℃[1]。最适pH值为6.8左右[3]。这使得该菌既可以在环境条件下生存,也能在人体温度下引起感染。它能在BCYE培养基上良好生长[3]。通常形成光滑、湿润、有光泽的白色或淡黄色菌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菌落颜色可能变深。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4小时内就能形成可见的菌落。在含有血红素的血液琼脂上,一般不产生溶血现象,菌落周围的血红素会被还原,导致绿色或棕色变色。

1.1.2形态学特征

布式阿菲波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通常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约为1-3μm长和0.5-1.0μm宽。在某些条件下,细胞形状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具备鞭毛,它不能在半固态培养基上通过自身的运动形成泳动生长。在体外和体内,能够形成生物被膜。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通常是光滑、湿润并有光泽的,可能呈现出白色或淡黄色。

IMG_256

图A-H 布氏阿菲波菌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1.1.3生化特征

布式阿菲波菌通常为触酶阳性,能抵御多种抗生素,这在生化层面上表现为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膜蛋白的改变或缺失、药物泵的表达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由于其特殊的外膜组成,使得该细菌具有显著的耐药性和对多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布式阿菲波菌为脲酶阳性;但在溶血、吲哚产生、H2S 产生(三糖铁琼脂)、明胶水解、七叶皂苷水解和石蕊乳肽化的反应中呈阴性。它们不会从 D-葡萄糖、乳糖、麦芽糖或蔗糖中氧化产生酸[2]。对 D-木糖的过氧化氢酶产生和酸产生呈弱阳性,但对硝酸盐还原呈阴性。

1.1.4 分子生物学特征

毒力因子:布式阿菲波菌拥有一系列潜在的毒力因子,这些因子有助于其附着、入侵宿主组织,并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 分布与传播

布式阿菲波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等环境中,它通常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如湖泊、河流等,也可在一些海洋生物中找到。同时,布式阿菲波菌也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由于其多重耐药性,易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布式阿菲波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手部接触、医疗器械污染等。这种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布式阿菲波菌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手部卫生,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

1.2.2 致病性

布式阿菲波菌具有显著的固有和获得性多重抗药性,使其能够耐受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是人类猫抓伤病 (CSD) 的罕见病因,也可能是变形虫的病原体[4]。布式阿菲波菌有能力规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比如通过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或抵抗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

1.3检测方法

  1. 分子生物学法:常用的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DNA序列分析等[5]。其中PCR技术使用针对布式阿菲波菌特定基因的引物进行DNA扩增,以实现快速检测和鉴定。DNA序列分析法,通过对PCR产物或细菌基因组进行测序,用于精确鉴定和遗传关系分析。这些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2. 免疫学法:使用侧流免疫层析装置,可以快速检测出布式阿菲波菌特定的抗原或抗体。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菌抗原。已经开发了一种使用热杀灭、番红染色的全细胞抗原进行微凝集测试,用于检测针对 Afipia 物种的抗体[6]
  3. 耐药性测试:进行药敏试验,包括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微稀释法,用于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或敏感性。

1.4典型案例

布式阿菲波菌感染通常与皮肤接触淡水环境有关,如游泳、钓鱼等活动。阿菲波菌的生态位似乎是环境,尤其是地表水[3]。由于布式阿菲波菌感染相对较少,关于其污染或危害事件的报道也比较罕见。

1.5防治对策

  1. 定期检测供水系统的水质,包括自来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水中的细菌含量符合安全标准。采用有效的水处理方法,例如反渗透、蒸馏或先进的化学消毒过程(如氯胺处理),以消除水中的细菌。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水管系统,以防止水滞留和生物膜的形成,这些都可能导致细菌增殖。
  3. 医院应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对防治布式阿菲波菌的认识,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 掌握感染该菌的消毒、隔离、防护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预防和控制方法。
  4. 遵循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卫生标准,鼓励对水处理技术和消毒方法的研究,以更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水中的布式阿菲波菌。

参考文献

期刊

[1] Moss C W, Daneshvar M I, Hollis D G, et al. Isoprenoid quinones of “Afipia” spp. J Clin Microbiol, 1991, 29(12):2904-2905.

[2] Brenner D J, Hollis D G, Moss C W, et al. Proposal of Afipia gen. nov., with Afipia felis sp. nov. (formerly the cat scratch disease bacillus), Afipia clevelandensis sp. nov. (formerly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strain), Afipia broomeae sp. nov., and three unnamed genospecies. J Clin Microbiol, 1991, 29(11):2450-2460.

[3] Muller H E. Investigations of culture and properties of Afipia spp. Zentralbl Bakteriol, 1995, 282(1):18-23.

[4] Schueller C, Schneider B, Kempf V A, et al. Biogenesis of Afipia-containing phagosomes in non-professional phagocytes. Microbes Infect, 2007, 9(3):355-363.

[5] Giladi M, Avidor B, Kletter Y, et al. Cat scratch disease: the rare role of Afipia felis. J Clin Microbiol, 1998, 36(9):2499-2502.

[6] Muller H 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Afipia species by the microagglutination test.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3, 12(12):95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