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啮蚀艾肯菌(Eikenella corrodens

物种名:啮蚀艾肯菌

拉丁学名:Eikenella corrodens

分类学地位:细菌界;变形杆菌门;β-变形杆菌纲;奈瑟菌目;奈瑟菌科;艾肯菌属

啮蚀艾肯菌(Eikenella corrodens)属于变形杆菌门,β-变形杆菌纲,奈瑟菌目,奈瑟菌科,艾肯菌属[1]。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且为苛养菌,对营养要求高,培养困难,容易漏检、漏诊。属于条件致病菌,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2]

1.1生物学特性

1.1.1培养特征

能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凹陷,其生长缓慢。在微氧或无氧条件下可生长,一定浓度二氧化碳有利于该菌生长。在有氧条件下可生长不良或不生长。血平板培养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凹陷(咬琼脂现象)、有典型的斗笠状、草帽状菌落,干燥、扁平、放射状、不规则的圆形。显微镜下可见革兰阴性杆菌[3]

F9CFAD7E6D3B45AB9F4C877950E160EE

图1 啮蚀艾肯菌在血平板上培养72h结果

1.1.2形态学特征

球杆状, 直径在0.3~0.4μm×1.5~4.0μm, 无鞭毛, 不形成孢子,无荚膜[3]

1.1.3生化特征

触酶阴性、氧化酶阳性、葡萄糖阴性、蔗糖阴性、麦芽糖阴性、木糖阴性、尿素酶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赖氨酸氨基肽酶阴性[4]。啮蚀艾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大部分第2代和第3代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对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甲硝唑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5]

1.1.4 分子生物学特征

啮蚀艾肯菌含有多种与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如粘附素、侵袭素等。可产生β-内酰胺酶[6]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 分布与传播

啮蚀艾肯菌通常栖息在牙菌斑中[2],还存在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等处。啮蚀艾肯菌的感染常与人类咬伤相关,可引起局部感染。

1.2.2 致病性

通常不致病,只形成带菌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黏膜表面破损时,此菌进入周围组织引起感染,如软组织脓肿、中耳炎、鼻窦炎、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性关节炎及术后感染等[2],且该菌常与其他细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啮蚀艾肯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导致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感染,而伴随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创伤的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程度通常更重。

1.3检测方法

  1. 细菌学鉴定:血平板接种后涂片革兰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
  2. 免疫学法:常用的有ELISA和IFA等,为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分子生物学法:常用PCR,灵敏度和准确性高。

1.4典型案例

啮蚀艾肯菌的感染常与人类咬伤相关,可引起局部感染,如手指、头部、颈部和呼吸道感染等,感染周期通常较长,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多大于1周。关于啮蚀艾肯菌造成的污染或危害事件,虽然相对较少,但仍有报道。例如,一些人在与动物接触后,尤其是被动物咬伤后,出现了由啮蚀艾肯菌引起的感染症状。此外,一些医疗机构的手术清创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由啮蚀艾肯菌引起的感染。因其与咬伤有关,目前并无大量具体的病例可以表明其与水污染明确相关。

1.5防治对策

(1)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源不受啮蚀艾肯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污染。

(2)严格控制医院、实验室等可能产生含啮蚀艾肯菌废水的场所的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期刊

[1] Muhlhauser M. [Eikenella corrodens]. Rev Chilena Infectol, 2013, 30(2):163-164.

[2] 蔡泽政, 廖倩倩. 临床药师参与1例啮蚀艾肯菌致肌腱感染患者治疗并文献复习. 中南药学, 2023, 21(11):3085-3088.

[3] 王开金, 刘碧翠, 夏庆弟, 等. 啮蚀艾肯菌引起脓胸1例及文献复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2, 21(10):1035-1040.

[4] 张继东. 腹水检出啮蚀艾肯菌1例. 临床检验杂志, 2014, 32(02):160.

[5] 陈瑞恩, 林巧如, 李波波, 等. 啮蚀艾肯菌致鼻咽颅底感染1例报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2, 28(04):100-103.

[6] Roche M M, Fernandez V D, Urrutikoetxea G M, et al. Bacteremia caused by Eikenella corrodens in a patient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Rev Esp Quimioter, 2023, 36(3):3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