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绦虫(Tenia solium)

钩绦虫(又名猪带绦虫)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幼虫也可侵入人体。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寄主为猪故得名。人是该虫唯一的终宿主[1]。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如果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其危害性比成虫大得多,严重者导致死亡。

1.1生物学特性

1.1.1培养特征

1.1.2形态学特征

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43μm,内含球形的六钩蚴,直径约14-20μm,有3对小钩[2]。形态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较薄,略透明,长约2~4米。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m,不含色素,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具顶突,其上有小钩25~50个,排列成内外两圈。

带您认识钩虫

图1 猪带绦虫在显微镜下的照片

1.1.3生化特征

1.1.4分子生物学特征

(1)基因组结构

猪带绦虫的基因组大小通常在115至141兆碱基(megabase)之间,这一大小反映了其适应寄生生活的复杂遗传基础。

(2)基因表达

钩绦虫具有特殊的解毒途径和精细调节的代谢过程,这些过程依赖于从宿主身上获取的养分。这种代谢特点在其基因表达上得到了体现,如特定转运蛋白和代谢酶的基因表达增强。钩绦虫还表现出雌雄同体的特性,但其成虫可以进行有性生殖,而某些中绦期幼虫则可能进行无性生殖和芽生生殖。这些生殖方式的基因表达调控也是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 分布与传播

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感染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当被囊尾蚴幼虫污染的肉类生吃或煮熟不良的肉类时,小肠中会形成绦虫成虫。虽然绦虫成虫的感染通常并不严重,但某些幼虫阶段的感染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疾病。绦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东和北非。这种人畜共患寄生虫利用牛(通常是牛和水牛)作为中间宿主(引起囊尾蚴病),人类作为最终宿主(引起绦虫病)。

1.2.2 致病性

猪带绦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在食用未煮熟且含有活囊尾蚴的受感染猪肉后,会引起人类绦虫感染(绦虫病)。猪通过摄入人类绦虫携带者粪便中含有的猪带绦虫卵而感染猪囊尾蚴病(PCC)[3]。猪带绦虫的自然生命周期包括人类作为携带肠道成虫成虫的唯一明确感染宿主,猪作为感染后蚴幼虫阶段。其他可能的途径是通过自身感染,因为虫卵通过反向蠕动(反向蠕动)进入胃部,或者因为从宿主自己粪便污染的手中意外摄入虫卵。绦虫病的症状通常是轻微的或没有临床症状,伴有罕见的并发症,如坏疽性胆囊炎、胆管炎、腹部不适和急性阑尾炎。

1.3检测方法

  1. 粪便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存在钩绦虫的虫卵或节片。
  2. 钩蚴培养法:通过培养钩绦虫的幼虫(钩蚴),观察其生长和形态变化,从而确认感染情况。
  3. 血常规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钩绦虫的抗体或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从而间接判断感染情况。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取患者病变部位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中是否存在钩绦虫的虫卵或幼虫。

1.4典型案例

1.5防治对策

  1.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吃未煮熟的猪肉或牛肉,尤其是可能含有囊尾蚴的肉类。确保肉类在烹饪前彻底煮熟,可杀死其中的钩绦虫卵或幼虫。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以减少钩绦虫卵通过口部进入人体的机会。
  2. 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进行定期普查普治,对感染者进行及时治疗和驱虫,以阻断钩绦虫的传播。加强粪便管理,确保粪便得到妥善处理,减少虫卵在环境中的传播。
  3. 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等易感人群,进行重点保护,避免与可能的传染源接触。在易感染环境中工作时,涂抹防护药物在皮肤上,如使用含有明矾和碘酒的溶液浸泡后涂抹在皮肤上,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普及钩绦虫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钩绦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HOSSAIN M S, SHABIR S, TOYE P,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diagnosis, vaccines, and control of Taenia solium, a zoonotic, neglected parasite[J]. Parasit Vectors, 2023,16(1): 380.

[2] GARCIA H H, GONZALEZ A E, GILMAN R H. Taenia solium Cysticercosis and Its Impact in Neurological Disease[J]. Clin Microbiol Rev, 2020,33(3).

[3] NGUYEN M T, GABRIEL S, ABATIH E N,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global occurrence of Taenia hydatigena in pigs and cattle[J]. Vet Parasitol, 2016,226: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