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

1.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物种名:溶组织内阿米巴

拉丁学名: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分类学地位:原生生物界Protist;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 叶足纲Sarcodina;阿米巴目Amoebida;内阿米巴科Entamoebidae; 内阿米巴属 Entamoeba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也称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在一定条件下可侵入肠壁组织或其他器官组织,分别引起肠阿米巴病与肠外阿米巴病。

1.1生物学特性

1.1.1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简单,只有包囊和滋养体两个时期,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人食入污染四核包囊的食物或饮水后感染(图1)。包囊能抵抗胃酸的作用,当进入小肠下段或结肠,经碱性消化液和酶的作用,囊壁破裂,含四个核的滋养体脱囊逸出。四核滋养体经一次核分裂和胞浆的分配繁殖成8个子虫体,随即在结肠上段以摄食细菌及淀粉粒等为营养,不断二分裂繁殖。当小滋养体移行至结肠下端时,随着肠内容物水分不断被吸收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刺激,虫体形成圆形的前包囊,然后外质分泌厚的囊壁,形成单核包囊,再经二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四核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1]

当宿主的抵抗力下降、肠壁受损或肠功能紊乱时,小滋养体可借助伪足运动及其酶和毒素的作用侵入肠壁组织,虫体增大变为组织型滋养体,大量繁殖破坏肠黏膜组织并吞噬红细胞,使局部肠黏膜和组织坏死形成溃疡;肠壁组织内的大滋养体可随坏死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死亡;也可在肠腔中变为小滋养体排出体外,或者再形成包囊而排出体外;大滋养体有时也可从肠壁进入肠黏膜下的血管,随血流至肝、肺和脑等组织内进行增殖,引起相应脏器的病变。肠外组织内的大滋养体不能变成包囊,当离开组织时,迅速死亡[2]

图1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1]

1.1.2形态学特征

(1)滋养体(trophozoite):滋养体为虫体活动期,形态多变而不规则,运动时常伸出一伪足,做定向阿米巴运动。从有症状患者脓血便和组织中分离出的滋养体,大小在20-40μm,有的可达60μm,细胞外质为透明的凝胶状,内质为颗粒状常含有摄入的红细胞,有时可见白细胞和细菌。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滋养体有一个圆形的泡状核,直径为4-7μm,核膜内缘有一单层、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核周染色质粒;核仁位于核中央,其与核膜间呈现网状的核纤维(图2A、B)[3]

(2)包囊(cyst):包囊的直径为5-20μm,平均为12μm。滋养体在肠外脏器或在外环境不能形成包囊,只有在肠腔内的滋养体向肠道远端移行过程中,经历囊前期的虫体分泌厚的成囊物质包绕虫体,成为单核的圆球形或类圆形的包囊。未成熟包囊为1-2个核,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棒状形、两端钝圆的拟染色体,以及在染色过程中被溶解为空泡的糖原泡,核的结构与滋养体的核相似。成熟包囊有4个核,糖原泡和拟染色体常已消失,含有4个核的成熟包囊为感染期(图2C)[3]

图2溶组织内阿米巴显微照片[3]

(A)滋养体(B)单个滋养体形态(C)包囊

1.1.3生化特征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力,在潮湿低温环境中,能存活12天以上,在水中可存活9-30天。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分布与传播

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世界性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多。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农村多于城市。感染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经口感染。水源被含有包囊的粪便所污染是主要的传播环节,其次是手指、食物或用具的污染[2]

1.2.2致病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与原虫毒力、寄生微环境的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宿主机体状态有关。毒力作用是通过黏附、酶溶、胞以及协同损伤过程来完成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借其表面的凝集素等黏附于宿主细胞,通过组织溶解酶(主要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及分泌的阿米巴穿孔素引起细胞溶解,并吞有关细胞;粒细胞被滋养体触溶后释出有毒物质而加剧组织破坏,也起协同作用。虫体的组织溶解酶尚可降解补体成分,抵抗补体的溶解作用。人被感染后可出现无症状带虫状态或急性疾[2]

在人体机能良好的情况下,溶组织内阿米巴小滋养体通常在肠腔内生活,不断增殖形成包囊,多数人成为无症状的带虫者。仅有5-15%的人由于宿主营养不良、感染、肠粘膜损伤等因素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原虫分泌溶组织酶,以伪足运动侵入肠粘膜或粘膜下层生长繁殖成为大滋养体,导致组织液化、坏死,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其坏死组织、脓血粘液和滋养体一起落入肠腔,患者则出现痢疾症状,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排酱红色脓血粘液便,气味腥臭。病变部位以自肠和升结肠为多见,乙状结肠和直肠次之。慢性患者常有轻微的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故常在稀便中查见小滋养体。在肠粘膜下层或肌层的大滋养体,可侵入静脉,随血流至肝、肺、脑等部位引起阿米巴脓肿,以肝脓肿最为常见,肺脓肿多继发于肝脓肿,其他部位的感染则罕见[3]

1.3检测方法

(1)传统方法:肠阿米巴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以粪便作为检验物。对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显微镜下观察有活动的滋养体即可确诊。腹泻患者的稀便或者粪便中的脓血部分较易查见滋养体。检查时要注意防止粪便被尿液污染,保持25-30℃以上的温度快速检测。对慢性腹泻患者及带虫者以碘液涂片法检查包囊,多次检查,以防误诊。

(2)免疫学方法:对本病的免疫学检查目前常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等方法检测抗阿米巴的特异性抗体,尤以ELISA应用较多[4]

(3)核酸检测:主要提取脓液穿刺液或粪便培养物、活检的肠组织、脓血便等的DNA,而后以适当的引物进行多聚酶联反应(PCR)[4]

1.4典型案例

Schlosser O[5]等人评估了暴露于未经处理污水的工人患肠道疾病的风险,比较了法国巴黎126名下水道工作人员的年患病率,以及1988年至1993年期间雇用的363名食品处理人员的患病率。在接触污水的工人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发现率为4.8%,表明污水处理工人有更大的风险接触到该虫并患病。

1.5防治对策

阿米巴病主要是因摄入被包囊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而感染,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注意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并通过灭蝇、灭蟑螂等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首选药物为甲硝唑,也可选用双碘羟基啉、盐酸吐根素、氯等。

参考文献

[1] El-Dib, Nadia A. Entamoeba histolytica: an Overview. Current Tropical Medicine Reports, 2017, 4:1-10.

[2] 马新博, 运晨霞, 石学魁 等.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

[3] Walochnik JM, Duchêne. Molecular parasitology: Protozoan parasites and their molecules. Springer, Vienna, 2016.

[4] 夏梦岩, 高飞, 李小静. 阿米巴病的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91-92.

[5] Schlosser O, Laurenceau GMN. Intestinal parasite carriage in workers exposed to sewage.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9, 15: 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