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

物种名:曼氏血吸虫

拉丁学名:Schistosoma mansoni

分类学地位:动物界Animalia;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 复殖目Digenea;分体科Schistosomatidae;分体属Schiotosoma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又称曼氏裂体吸虫,是曼氏吸虫病的病原菌。成虫主要寄生在人肠系膜小静脉、痔静脉丛、膀胱静脉丛及肝内门脉血管内,虫卵在肠壁及肝。

1.1生物学特性

1.1.1生活史

曼氏血吸虫的生活史与日本血吸虫相似,包括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7个阶段(图1)。含有毛蚴的虫卵被排出体外,毛蚴在水中孵出,接近并进入中间宿主扁卷螺科的双脐螺体内,经过4周发育,繁殖成大量尾。尾有趋光性,漂浮在水面上,头部朝下,尾叉在上,当人接触水面时,曼氏血吸虫尾蚴借机械作用,钻入人体皮肤,4周后移行进入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发育为成虫。感染5周后开始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1]

图1曼氏血吸虫生活史[1]

1.1.2形态学特征

(1)成虫:居住于肠系膜小静脉,引流大肠和回肠后部。偶尔,它们也可在门静脉支中、肝脏支中、肠系膜上静脉上支中和囊泡丛中发现。雌雄异体,常成合抱状。雄虫长6-12mm,宽1mm,有6到9个不规则排列的睾丸,腹吸盘前部为圆筒状,腹吸盘后部为扁平状,体两侧向中线蜷曲形成抱雌沟(图2A)。雌虫长7-17mm,宽0.25mm,较雄虫细长,口、腹吸盘细小,子宫很短,每日产卵300个左右(图2B)[2]

  1. 虫卵(图2D):虫卵呈棕黄色,椭圆形,里面有1个毛蚴,壳有1个明显的侧棘[2]
  2. 尾蚴(图2E):大小为(175-250)μm×(50-100)μm。它有一条与身体大小相同的长尾巴,尾巴长度为60-100 μm。口腔吸盘缺失,并且有一个小的棘状腹侧吸盘。它是一种自由生活的水生生物,寿命为1-3天[2]

图2曼氏血吸虫形态结构[3]

(A)雄虫(B)雌虫(C)雌雄合抱(D)虫卵(E)尾蚴

1.1.3生化特征

光照和水温对血吸虫的生活周期有明显影响。白昼有利于尾蚴逸出,黑夜则否;尾蚴昼夜逸出具有周期性,一般以接近中午逸出较多,早晨或黄昏次之,夜间最少;逸出的温度以20-25℃为最适宜。尾蚴的活力与水温有关,在15-25℃经56-60小时仍然不影响其感染力。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分布与传播

曼氏血吸虫主要流行在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曼氏直吸虫病呈区域性分布,人群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与环境、双脐螺的分布、粪便污染程度、疫水接触史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等密切相关。人对曼氏血吸虫普遍易感,常于夏秋两季被感染。农民多在灌溉沟接触疫水感染,儿童可因游泳嬉水而感染。此外,生活用水如洗衣服、洗澡或喝生水均可感染[4]

1.2.2致病性

曼氏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和肉芽肿反应引起的各种肝脏并发症,可能出现血尿、瘢痕、钙化、鳞状细胞癌,以及偶尔出现的脑或脊髓栓塞性卵肉芽肿(图3)。

曼氏血吸虫病的症状不是由虫体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身体对虫卵的反应引起的。曼氏血吸虫穿透皮肤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超敏反应,表现为小而瘙痒的斑丘疹病变。其虫卵在黏膜下产出1周后,毛蚴成熟,分泌抗原,抗原被巨噬细胞吞食后,巨噬细胞释放出激活的辅助T细胞,T细胞与虫卵抗原结合后,在虫卵周围产生增生性炎症反应,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成为虫性肉芽肿。病理变化同日本血吸虫。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是肠道病变的主要症状可有脓血便、肠息肉等。急性期病人主要有发热、畏寒、出汗、腹痛、腹泻;慢性期主要有腹痛、腹泻或痢疾,出现巨脾等[5]

曼氏血吸虫成虫寄生于肠系膜小静脉、痔静脉丛。雌虫产卵量少,虫卵在组织内呈单个分布,多沉积于肠壁和肝的小血管内。虫卵肉芽肿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往往形成单个虫卵肉芽肿。曼氏血吸虫病肝脏与肠道的病变及临床表现与日本血吸虫病相似,但程度较轻[2]

图3感染曼氏血吸虫肉芽肿组织照片[3]

1.3检测方法

(1)传统方法:通过显微镜检测粪便、肠粘膜活检、肝组织活检等。常规普查方法有尼龙绢集卵镜检法或孵化法。尼龙绢集卵法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孵化法的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法。

(2)免疫学方法:常用的有环卵沉淀试验、间接凝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具有简便快速、诊断效果好的优点。

(3)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可以直接检测病原体DNA,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粪检PCR法最先应用于检测曼氏血吸虫感染,常用的模板DNA样本取自粪便,其次为尿样与血样[2]

(4)影像检查:可用超声波检查能观察到肝病变的特殊影像,评估病变严重程度。曼氏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门脉周围纤维化,门脉及其分支血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其超声图像呈圆形、环状、管状或光斑样图像特征,胆囊壁厚度增加[2]

1.4典型案例

Houdon L[6]等人报道从马达加斯加度假回来的两兄弟被确诊脑神经血吸虫病,兄弟俩都有在死水里洗澡的历史,直到强烈的全身性瘙痒迫使他们离开水。粪便检查确认血吸虫感染,曼氏血吸虫阳性。

1.5防治对策

针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主要基于保护性治疗、控制中间宿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健康教育;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做到安全用水,避免人与疫水的接触,减少被感染机会;若感染曼氏血吸虫,可采用吡喹酮或奥沙尼喹进行治疗[2]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TJC, Enabulele EE. Schistosoma mansoni. Trends Parasitol. 2021, 37: 176-177.

[2] 段义农. 现代寄生虫病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3] https://phil.cdc.gov/QuickSearch.aspx?key=true.

[4] Nelwan ML. Schistosomiasis: Life Cycle, Diagnosis, and Control. Curr Ther Res Clin Exp. 2019, 91:5-9.

[5] https://www.cdc.gov/dpdx/schistosomiasis/.

[6] Houdon L, Flodrops H, Rocaboy M, et al. Two patients with imported acute neuro schistosomiasis due to Schistosoma mansoni.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010, 17: 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