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物种名:海洋分枝杆菌

拉丁学名:Mycobacterium marinum

分类学地位:

· 界:细菌界 (Bacteria)

· 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 纲: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 目:分枝杆菌目(Mycobacteriales)

· 科:分枝杆菌科(Mycobacteriaceae)

· 属: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海洋分枝杆菌其为非共生细菌,在入侵人体后能引起机会性感染。海洋分枝杆菌在28-32℃水温最为活跃,超过37℃则较难生存。所以一但入侵人体,只会在人体的筋膜蔓延,不会入侵温度较高的内脏器官。海洋分枝杆菌感染多存在于宰杀鱼类、家禽的情况中。一旦被海产刺伤而感染了这种细菌,伤口只会不断肿胀,而没有明显痛楚。海洋分枝杆菌可能在水族箱出现,假若饲养的鱼类已受到细菌感染,它们亦会把细菌带到水族箱内。处理水产时也应注意,避免被蛰伤感染细菌。

1.1生物学特性

1.1.1培养特征

海分枝杆菌属于非结核分支杆菌(NTM)将海分枝杆菌划分在的第一群中。这一菌群的共同特征是菌落经光照后可产生黄色色素。因此也称之为光产色菌群。海分枝杆菌所特有的一些性质:28℃一33℃中培养仅需7-10天即可生长,而且生长良好[1]。如图1所示。

图1 海分枝杆菌菌落的形成(左) 海分枝杆菌菌落的光照射24h后的产色反应(右)

1.1.2形态学特征

  1. N抗酸染色方法

(1)固定涂片

(2)滴加碱性复红染液盖满菌斑火焰加热至冒蒸气染色3-5min

(3)流水冲去载玻片上的碱性复红染液

(4)加盐酸酒精脱色30s用水冲去脱色液,脱色不完全可再脱色一次

(5)滴加美蓝复染30s

(6)流水冲洗美蓝染液,待玻片干燥后油镜观察(可用酒精灯干燥)。

经过以上的染色步骤,得到以下的结果如图2所示[1]

图2 抗酸染色低倍镜下的海分枝杆菌形态

1.1.3生化特征

M.marinum菌落形态为光滑型,黑暗中不产生色素,光照后可产生明显的黄色色素。感染后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酰肼(+++)。生化反应试验:耐热触酶(+)。由于海分枝杆菌缺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所以硝酸还原试验为阴性结果,即硝酸盐还原(-),吐温80水解试验(++),尿素酶试验(++),芳香硫酸酯酶(++),亚硝酸盐还原试验(+++)。24小时光照后的产色反应特性见图3[1]

图3 海分枝杆菌产生黄色色素(左) 海分枝杆菌光照24小时前后产色菌落(右)

1.1.4 分子生物学特征

Gall K等认为海分枝杆菌启动子是一种σ-70样启动子,当海分枝杆菌位于细胞内时这种启动子比在培养基中生长的更活跃。当gfp不同质粒的表达分析并联用海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是在靠近核心启动子序列的上游或/和下游区域。然而在海分枝杆菌中尽管上游区删除未见到影响gfp表达,但删除下游区的启动子在整个生长期的gfp表达要减少20-24倍。

1.2分布、传播与致病性

1.2.1 分布与传播

分枝杆菌为一种腐生性非典型分枝杆菌,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国,它存在于海水、淡水中,为接触性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Kent ML等人研究认为海分枝杆菌对健康的斑马鱼有高度的致病力,即斑马鱼是海分枝杆菌的天然宿主。后来有人从发病的斑马鱼类中分离到该致病菌株。人们又发现不仅斑马鱼容易受到海分枝杆菌的感染而发病,其他的海洋水生物也可以感染海分枝杆菌后发病,也有的海洋生物如虾、蟹等可以携带海分枝杆菌感染而不发病,即处于带菌状态。这种携带海分枝杆菌感染而不发病死亡的虾、蟹往往是感染人类的罪魁祸首。

1.2.2 致病性

海分枝杆菌是鱼结核病的病原体。斑马鱼对海分枝杆菌是高度敏感,即是海分枝杆菌的天然宿主。如图4所示。

图4 感染7天后死亡的斑马鱼标本

1.3检测方法

1、利用菌株的产色反应性,典型的海分枝杆菌菌株,在可见光的照射下24小时即可产生黄色反应,即培养基上的菌落变成黄色或深黄色菌落

2、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药物的不同浓度梯度,分别检测其敏感性,所选择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丁胺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9种常用的抗分枝杆菌的药物。

1.4典型案例

2001年1月,某水产养殖公司,有15名工人常浸泡在人工海水及淡水中作业,皮肤常被鱼虾刺伤,有8名工人在刺伤部位出现皮疹。

2019年4月某男子钓鱼时自觉手部被鱼扎伤,后左侧手部大拇指出现红肿伴疼痛,自行外用碘伏及莫匹罗星等治疗无改善,红肿等症状逐渐加重。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等不适。

1.5防治对策

(1)避免外伤,因为该病一般与外伤有关,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而得病。

(2)避免去高危海域游泳,对可能有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的水源进行消毒处理。

(3)如果身上有伤口的海产行业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或者考虑换工作,避免接触水。

参考文献

  1. 林存智. 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